公司新闻
打造中国铁矿山企业升级版
摘自:--   点击:[461]次   日期:2013-08-28  
       “面对正在发生的供求关系变化和铁矿石价格调整所带来的挑战,中国铁矿山企业要认清形势,积极应对,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和环保压力,打造中国铁矿山企业升级版。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优化铁矿资源的全球配置。”在8月22日召开的2013(第七届)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指出。
   
    近年来,虽然中国铁矿石产业的发展成绩巨大,但与钢铁产业发展不同步,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我国矿山产业集中度低,88.77%是小型矿山,大型矿山只占1.72%,经营规模和能力相对较弱,难与国际矿业巨头抗衡。同时,国内铁矿山企业税赋重,企业承担的税费多达25种,平均销售税费负担率为25%左右,远高于澳大利亚、巴西铁矿山4%~5%的水平。此外,矿业投资“走出去”不尽如人意,权益进口矿少,进口矿市场混乱,定价权受制于人。据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实现境外开矿项目的权益矿总规模为6000万吨/年,约占铁矿石进口总量的8.06%。
   
    面对上述问题,张长富提出,与钢铁企业一样,矿山企业也要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和环保压力,通过改革和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并以此来支持和促进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
   
    张长富建议,国家要加大投入,支持铁矿山企业的发展,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加大铁矿资源的勘探、开采、改造力度;要放水养鱼,减轻矿山企业税赋,创造合理的发展环境;要统筹规划,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进口权益矿和铁矿资源的占有规模,鼓励到境外兴建钢厂。同时,要加强进口矿市场监管,办好国内现货市场,通过公开透明的交易发现价格,培育科学、更具公信力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鼓励联合买矿,采用离岸价格结算,合理利用中国船队运力,争取进口矿市场买卖双方的平等话语权;充分运用铁矿石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降低和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还要加强战略规划引领,运用新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统筹推进新一轮矿产勘查,实现资源突破。此外,应加快组织结构调整和工艺技术装备的改造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铁矿山企业,提升国内铁矿山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的抗衡能力。张长富建议,要将废钢产业作为新兴再生资源产业,培育其发展,建立和完善废钢的社会回收-采购-加工-贸易-配送-应用体系,规范废钢进口,充分利用国际废钢资源。
   
    此外,张长富还特别提示中国企业,防范“走出去”获得铁矿资源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各种风险。比如,一些海外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广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勘探、试验、可研、环评等前期工作,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大的制约因素。据有关资料介绍,几内亚西芒杜项目需要建设650公里铁路、25万吨深水港,总投资超过120亿美元。而且,矿山建设投资巨大,建设1000万吨∕年的矿山平均约需要投资18亿美元,企业单枪匹马会感到不堪重负。同时,境外矿山单位投资成本高,财务收益不高,多数投资项目的吨矿投资成本预计将超过100美元。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