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商学院开通半年多了,根据半年的学习状况结合分院学员的学习状况,如何达到学以致用,学以适用,笔者综述以下几点观点与学友共享和借鉴,不适之处纯属个人观点。
一、合理选修学习内容。商学院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业、不同职务设计了不同内容。所以如何选修内容,一定要是自己岗位适用的、对口自己岗位的,有目的、有针对性,有的放弃,不能有病乱投医、乱抓药。商学院的课程多,不一定每个老师讲的都是对的,有重叠观点、也有对立观点。有些课程不同的老师讲的就不一样,相互矛盾,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所取舍。“谋杂理论乱,师多主张乱。”如何做好学习,一定要进行选择,找到自己的位置,定好自己的学习内容至关重要。
二、合理安排时间学习,保持学习效果的稳定性。公司给予员工账号学习,是让员工在“岗位实践”后找到理论依据,通过学习,用理论再指导实践,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凡是有账号的学员,大多数都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的员工,有些学员工龄长、资历深。但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面和管理方法是不同的,网上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大家白天忙于岗位上的工作,需履行岗位职责。商学院学习开办的时间长,特别是民营企业,不可能长期占用大量的白天的正常工作时间供学员学习,而每一个岗位很少有休闲时间腾出来学习。怎样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既能做好工作,又能增长知识,我认为首先是做好学习计划。
一部分学员对我说,“有些课程很对我学习口味,与我职业有关,我也愿意学习,就是没时间”,也有一部分学员对我说,“一天累的要死,还要搞学习,还要写心得,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工作重要,孰重孰轻”?还有一部分学员对我说,“学与做是两码事,学不学无所谓,而且网站老师都是需耍贫嘴的,他们要是自己什么都会,早就自己办实体,做商人去了。老师讲课都是老套路了,没有什么新意”。
其实,我认为上述学员的心情和态度是一个极端的误区,很多学员存在学习开头热、中间冷、后头丢。课堂上学习心情澎湃激动,什么都想学,认为老师什么都讲的好,课下之后冷冷清清,一无所用。这是中国企业管理培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说穿了就是我们华人学风和学习态度的普遍问题。就像高中生考入大学一样,高中时代学习是刻苦的,读过大学的高中生都能体会到。然而高中考入大学后就没学习劲头了。大家都知道,我国大学是“严进宽出”,这与国外的“宽进严出”正好相反,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时代变得散漫、逃课、谈恋爱,只图拿到文凭而已。只有一部分大学生利用最后的封闭式、学校式的学习机会,更加刻苦努力,博学多才,考研、考博,最终成为国家栋梁。
一个真正想获得知识和学问的人,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是不受别人行为所感染,有非凡的毅力和自控力。所以学习的过程教学是一个方面,自学是另一个方面,最具聪明、最有智慧的人是别人不想学,自己努力学、发奋学,最后登上学者平台。
笔者认为,工作忙这不是理由,真正想学习就一定能挤出时间,找到时间间隙。时间就像一块海绵,挤一挤就有,不挤就没有。一天挤一个小时,一年就能挤365个小时。每天学写一个字,一辈子能写多少个字?一天学会思考一个问题,一年能思考多少个问题?一辈子能思考多少个问题?这比打牌、跳舞有意义多了,关键是个人有没有学习兴趣。“活动锻炼身体,娱乐陶冶心情,学习增加智慧”。或许我们这一代学习出不了什么成果,但养成了学习氛围,影响周边的员工和下属就会出成果。下属的通过学习能获得成长比我们自己的进步更有意义。
保持持续的学习精神,注重学习实效,不脱离实际。营销员工选择营销类,管理岗位选择管理类,生产岗位选择生产类,有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选修课程。
三、学课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华企商学院设计的中高层学课,每个职位不少于300门,分院长级2600门。初步计算,三年学完,院长级每天需学习2-3门,中高层每3天学习必须学1门,这么大的学习量很难达到学习效果,所以必须进行筛选。
第一,不难发现教学资料很大一部分是改革开放初期阶段的,这些课程相当一部分过时了,与现代管理差距较大。学习中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审视所学课程,区别课程的陈旧性和现实性,从茫茫大海中取其一勺滋润万物。
第二,是区别和理解不同讲师的教学方法和观点。由于商学院是网络教学,不是实学课堂,教学内容是拼揍的,虽然可选余地大,但并非系统教学,所学质量就会打折扣。老师的观点不同,如果鉴别能力不强就会走入误区。笔者的观点是宜学精,不学多,求质不求数,学一门消化一门。
总之, 在线商学院的建立非常好,灵活、多变,可供学习的选择机会多,学习面广。近拟函授,又不是函授 ,最大的方便是,不受讲师限制,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内容限制,可以集体组织学,也可以自学。关键在于谦虚学,认真学,坚持学,取众之长,补已之短。学中用,用中学,有效结合实践,多种学习试验田,多创学习方法,不断实践应用,最终将受益匪浅。
海不辞其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其石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