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未来钢铁产业走势分析
摘自:--   点击:[916]次   日期:2011-03-31  
    2010年全球钢铁企业产量前20强名单日前出炉,我国钢铁企业占据9席。安赛乐·米塔尔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集团位居第二位。我国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沙钢集团和首钢集团也跻身前10强,分列位列第3、第4、第5、第9和第10位。中国大型钢厂的大规模扩张计划,已经使得该国钢铁产量在全球总量的份额从2005年的不足10%大幅提升。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透露,来自国际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钢铁产量为14.14亿吨,中国的产量为6.267亿吨,占到全球总量的44.3%。中国政府要求钢铁企业未来五年进一步提高产量,作为产业整合计划的一部分,河北钢铁集团、宝山钢铁和武汉钢铁等均计划2015年末前将年产量提升至逾6,000万吨。 2010年排名 产量(万吨) 同比增幅(%) 2009年排名 1. 安赛乐米塔尔 9,060 23.8 1 2. 河北钢铁* 5,290 6.4 2 3. 宝山钢铁* 4,450 14.4 3 4. 鞍本钢铁* 4,030 7.8 4 5. 武汉钢铁* 3,650 20.4 6 6. 浦项钢铁 3,540 13.8 5 7. 新日本制铁 3,450 30.2 7 8. JFE钢铁 3,110 30.7 9 9. 江苏沙钢* 3,010 14.0 8 10.首钢集团* 2,580 32.3 12 11.塔塔钢铁 2,350 7.3 10 12.山东钢铁* 2,320 8.9 11 13.US Steel 2,220 46.1 16 14.河北新武安钢铁* 1,860 11.4 -- 15.Nucor Corp 1,820 30.9 19 16.Gerdau 1,780 31.9 20 17.渤海钢铁集团* 1,740 13.0 -- 18.Severstal 1,700 13.3 17 19.蒂森克虏伯 1,670 51.8 -- 20.Evraz 1,630 6.5 15 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介绍,近年来,随着联合重组进程的加快,河北省钢铁产业集中度得到不断提高,同时诞生了河北钢铁集团等大型、超大型钢铁企业,为河北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在核心技术和产品结构等方面,河北省钢铁工业与一流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2010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4.14亿吨,同比增长15%,创历史新高。世界各大钢厂产能利用率多数出现两位数增长,但产量仍未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中国2010年的粗钢产量为6.267亿吨,同比增长9.3%,占全球总产量的44.3%。由于2009年的基数较低,美国和欧盟地区的增幅较高,而亚洲和独联体的增速相对较低。其中,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的粗钢产量同比增幅最大,接近52%,排名从去年的第23位跃居至今年的第19位;美国钢铁公司的增幅为46%,从去年的第16位跃居到第13位;日本新日铁、JFE公司以及美国纽柯公司的粗钢产量增幅均超过30%。中国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增幅虽然没有欧美和日本钢厂高,但由于基数大,依然有六家企业进入全球钢铁产量的十强。除了河北钢铁集团和宝钢集团,鞍本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沙钢集团和首钢集团,分列位列第四、五、九和第十位;韩国最大的钢厂浦项制铁,日本最大的钢厂新日铁和日本JFE则分列第六、七、八位。而在2009年的钢铁产量十强中,来自中国的钢厂还只有5个。值得注意的是,与2009年相似,河北钢铁超过宝钢,已经位列全球钢铁产量“榜眼”之位。在完成河北省内几家大钢厂唐钢、邯郸钢铁的合并整合后,2010年,河北钢铁又将河北省内十几家民营钢铁企业纳入旗下,钢产量跃升到6000万吨左右。 不过,由于地方政府利益格局和强强难以联合,除了河北钢铁之外,国内其他钢铁巨头去年在兼并重组方面进展不大。目前,国内最大的10家钢铁集团的粗钢产量占据全国粗钢总量的比例仍不足50%。这与《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要占到全国产能比例45%以上的目标还相距甚远。这表明了,尽管我国钢铁单独产量巨大,但目前我国的钢铁集中度依然偏低。 产业整合金融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中钢协”宣布暂停集体性铁矿石谈判后,各省纷纷宣布加快省内钢铁企业整合。中钢协一位负责人表示,继山东开始省内钢铁企业整合后,山西省也宣布将省内钢铁企业整合为两大钢铁企业。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观察,现在全球正在掀起的第四轮钢铁业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浪潮,正在弱化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家的钢企的规模优势,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各省纷纷开始新一轮钢铁企业整合,一方面缘于国内钢铁产业政策、节能减排政策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艰难,钢铁企业如果不整合产能规模,将来在获取资源价格等方面将处于绝对劣势。 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表示,2008年6月30日,由原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河北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内部仅依靠发挥整合优势和协同效应,就取得在单个子公司分散经营下都无法实现的整合效益高达70亿元,获得银行整体授信规模超过2300亿元,获得新增铁矿资源35亿吨。在完成集团内部整合的基础上,河北钢铁进一步控股石钢,重组宣工机械,以“渐进式股权融合”重组12家民营钢铁企业。然而,在钢铁整合的浪潮中,并不是所有钢铁企业整合有着河北钢铁一样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企业不顾当地实际、自身情况,结果不仅没能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而被拖垮了。 “金融界只研究金融的问题,产业界只研究产业界的问题,裹足不前,那么中国钢铁工业的原材料市场我们就永远没有话语权。”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钢铁产业重组与发展高峰论坛”上直言,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企业与金融的结合研究,工信部正在对此进行课题研究。 国家发改委2005年制定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到2010年要实现前10大钢企集团钢铁产量占全国总量比重大于50%的政策目标,到2020年,则要大于70%。但截止到目前,前十大钢铁的市场份额只高于40%。钢铁业龙头河北省钢铁产量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但产业规模的巨大却无法掩饰其产业发展水平的落后。国际原料价格的上扬,铁矿石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瓶颈。周子学特别强调,中国钢铁产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目前国际原材料市场上的价格话语权,以及铁矿石市场金融化这两个方面,亟须深入研究。 事实上,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原材料定价机制中,长期“失语”,束手无策。以铁矿石为例,中钢协在铁矿石谈判桌上几乎无谈判优势可言,而这与中国钢铁企业内部利益纠葛不无关系。从2010年4月份开始,中国铁矿石定价的谈判资格也被剥夺。坚守了20余年的铁矿石年度谈判定价模式被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三大矿山公司更改为季度定价,同时采用了指数定价。2011年伊始,中国进一步被卷入铁矿石期货定价市场。1月29日,印度商品期货交易所(ICEX)宣布正式推出铁矿石期货产品,成为世界上首家推出铁矿石期货的交易所,印度也因此率先迈出了将铁矿石变成强有力的金融工具的第一步。从年度谈判,到季度定价,再到期货定价,铁矿石金融化逐步变成现实,中国钢铁企业始终消极应对,被动接受。金融界只研究金融的问题,产业界只研究产业界的问题,裹足不前,那么中国钢铁工业的原材料市场我们就永远没有话语权。周子学表示,国外已经在产业和金融业结合方面迈出了脚步,中国的产业界与金融界也需要找到二者的交集,融合发展,才能促成中国钢铁市场金融化,进一步实现在国际原材料市场上的价格话语权。而工信部也正在对此展开调研。 如今,铁矿石期货业已推出,对中国钢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为中国钢铁产业与金融业结合发展之路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将如何加强金融的国际话语权来争取更多定价权的命题,摆在了中国面前。 产业链绿色转型给力钢铁强国支撑 “十二五”规划实施将给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带动钢材消费出现结构性增长机会。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十二五规划将从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扩大内需等方面着手实施战略转型,将给我国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将给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端设备制造业、高速铁路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将带动钢铁业出现结构性的增长机会。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指出,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不同地区的钢材消费差别,西部大开发是基础建设发展阶段,对建筑钢材的消费量将继续增大,而西部地区的粗钢产能不足1亿吨,这就为该地区的企业提供了较好的机遇,为周边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而中东部则以提升消费升级为主,汽车、家电等产品的升级换代,决定了该地区对板材的需求较为旺盛。钢材价格中枢上移,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钢企盈利稳步回升。2011年,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的供求关系将发生微妙的变化,或将出现局部短缺,钢材价格将震荡上行;铁矿石价格或将于明年二季度见顶后回落,全年看原材料成本基本稳定,钢铁企业利润将稳步回升,销售利润率将回升至相对合理水平。 成本与环保已成为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是行业兴衰的分水岭”。宝钢股份公司总经理马国强说,今后,中国的钢铁产品既要低成本又要绿色环保,“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过去5年里,中国钢铁业在节能环保、污染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大中型钢企用于污染防治的年度投入在其固定资产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已升至9%左右,比5年前提高了2.7个百分点。 专家举例说,2005年之前,中国建成投产的干熄焦装置仅有20套,去年已增至104套,生产能力占到中国炼焦总产能的22%以上。接下来的5年里,节能减排将进一步成为中国钢铁业发展的“硬约束”。中钢协负责人说,中国钢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将发生质的转变”,资源供给形势严峻,环境约束突出。 今后,“钢铁品种质量能否达到世界一流,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能否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资源供给受制于人的局面能否改变,产业布局调整能否加快进行,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内生动力能否在体制机制改革中尽早形成”,将是中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型的关键。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已确立:普及推广已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到2015年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干熄焦率达到100%;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中钢协会员企业焦化、烧结、炼铁、炼钢的工序能耗达标率要达到100%;凡没有通过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企业,要努力完善环保措施,补办手续,获得审批。 中国钢铁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已经开始。宝钢正在担当中国钢铁绿色产业链“驱动者”的角色。去年宝钢正式将“环境经营”列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一。环境经营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销售、绿色物流、绿色产业等七个要素,其中绿色采购是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经营的战略,不同于单纯投入型的环境保护概念,而是要善于“发现环保中的商机”。宝钢的汽车板生产已向高强钢发展,市场空间更大,其中的原因就是高强钢能使汽车减重、降低油耗,“低油耗的汽车好销,高强钢也就好销”。宝钢的电工钢生产也在向高端升级,好的电工钢生产的发电机和变压器,能够降低能耗,提升效率。环境经营并不局限于宝钢自身生产流程的“绿色”,在其绿色产品的下游使用中也将是“绿色”和高效的。 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是宝钢的长期供应伙伴之一。其董事长薄钧对记者说,宝钢作为钢铁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在“绿色转型”中带一个好头,产业链上的伙伴就会“紧跟宝钢”,打造绿色的“制造链”。宝钢人士说,今后钢厂挑选供应伙伴,不会简单地采用招标、比价等传统办法,“谁的报价低就用谁”,而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关系,追求绿色环保的“综合成本效益”。 据马国强透露,宝钢的“绿色采购”将从备品备件、耐火材料等基础产品入手,然后逐渐扩大到矿石、煤炭及有色金属等其它采购领域。宝钢将会同第三方独立机构对采购商进行评估,包括专家评估、现场评估等各种环节。此外,还将与合格供应商实施“合作研发计划”,根据生产和市场的需求,共同研制出绿色、低成本的新一代钢铁生产用品。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