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钢铁产能中有很多是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如果国家层面没有严格的执法,不能实现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要素成本均等化,会大大挫伤优势企业环保投入的积极性。”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华菱集团董事长曹慧泉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说。 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市场环境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目前产能过剩确实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曹慧泉说,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环境不公平、生产要素成本不均等问题,使钢铁行业不能形成一致对外的声音,还使钢铁在产业链上的利润分配受到了更大的压力。 “因为钢铁行业在产业链上是一个产能过剩的环节,而不是一个约束性或者说“瓶颈”环节。相对而言,钢铁的上下游产业成为了约束性环节,利润自然就跑到了上下游产业。”曹慧泉这样分析钢铁行业利润低的原因。 “我国如果能够真正淘汰2亿吨到3亿吨的落后产能,就能有效改变钢铁行业处在产业链利润低端的局面。”曹慧泉说,钢铁行业每年在进口矿上支付的几百亿美元,完全可以节省下来。“这部分钱企业可以用来治理环境,实施环保技术改造与升级。这本来对钢铁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但是由于相关政策不到位,真正做环保的企业反而处于不利地位。”曹慧泉无奈地说。 从日本、美国和欧洲的历程看,其钢铁产业转型都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和非常痛苦的路径。“日本的钢铁行业早期的污染是很厉害的,德国鲁尔工业区曾一度对莱茵河造成巨大污染,还有美国的钢铁重镇匹兹堡等,都是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走过来的。”曹慧泉在谈到国外钢铁行业转型发展之路时说,目前钢铁仍是这些国家的基础产业,但是其就业人数下降,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技术装备和环境保护的水平也提高了。 据了解,中国钢铁企业吨钢环保投入接近100元甚至更高,吨钢环保运行成本也接近100元,而相当一批落后产能企业的环保投入基本是零,环保运行成本也很低。“国外钢铁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对我们是有借鉴意义的,那就是国家要从战略层面认真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政策,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曹慧泉说。 创新驱动发展客户是最大资源 在如何推动行业兼并重组和“走出去”建立资源保障的问题上,曹慧泉代表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是没有办法回答兼并重组问题的,兼并重组主要是投资者和股东考虑的问题。”曹慧泉说,目前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会遇到很多障碍,例如企业所有制不同、地方保护主义等。“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成功案例有一些,但是不多。国家层面还是要下大力气推进。” “‘走出去’建立资源保障更多的还是企业的商业行为。国家从战略层面上要鼓励支持,减少审批环节,营造‘走出去’的政策环境。”曹慧泉说。但他也坦言,资源领域“走出去”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就像其他国家到我们国家收购资源性行业一样,我们也是很警惕的。”曹慧泉建议,企业“走出去”要遵循市场本身的规律,从能不能盈利、对企业是否有利的角度多思考问题;国家则要坚定地支持企业做这些事情。 对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曹慧泉说:“钢铁行业已经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整个行业处在大变局的形势之下,商业模式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大变局形势下,曹慧泉认为,客户是最大的资源,谁能赢得客户,谁就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怎么赢得客户?只能靠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此外,企业要全面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文化。”曹慧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