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国内钢材市场总体回顾 元月份,钢市价格大幅上涨,板材价格一度突破了4000元/吨;2月份上旬,板材的价格冲高回落,建材价格普遍到达3850元/吨,2月中旬,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钢材产品市场价格开始出现了松动;3月份,社会库存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市场的有效需求启动比较缓慢,而钢厂的产能开始缓慢释放,使得国内钢市的价格持续大幅度下跌,建筑钢材产品价格跌破了3300元/吨,线材产品跌破了3150元/吨,热轧板材产品价格跌破了3300元/吨;4月份钢市再次进行剧烈波动,上旬和下旬价格相对较高,中旬的成交价格出现了一个低谷;5月份,随着钢材消费需求的全面启动,国内钢材市场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6月份,期货价格也持续上涨,上游原料燃成本价格上涨的势头明显,加上较为宽松的资金环境、良好心态,使得市场成交价格不断上涨;之后,钢厂开始连续大幅度上调出厂价格,市场成交价格不断走高,促成国内钢市上半年收了个“红盘”;7月份,市场呈现“强需求、高产量、稳库存、好心态”的态势,远期期货与现货价格同时发力,在钢厂与市场相互作用下,不断推动钢价上水平;8月份,钢市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市场行情,上旬达到了今年以来的峰值,之后价格急转而下,快速进入下行通道;9月份,钢市价格继续大幅下跌,与本轮价格高点相比,主要品种下跌幅度达到了1300-1500元/吨,单月下跌的幅度是比较大的;10月份,价格在中旬经过短暂调整后,开始出现明显上涨,一改前期运行颓势;11月份国内钢市惯性上涨,市场运行的基础也相对扎实。 12月以来,国内钢市成交价格进入盘整状态,由于此前价格持续上涨,市场的运行出现了一定的分歧。在11月下旬产量达到了高点的现实下,成交量出现了萎缩,造成了钢材资源社会库存的上升,北京市场建筑钢材产品社会库存突破40万吨,上海热轧卷板产品库存接近130万吨,广州市场库存也已经突破了100万吨,可见当前社会库存的压力较大。另外,在资本市场方面,钢材期货市场价格经历了反复波动,加上股市钢铁板快的指数起落,对钢材现货市场形成一定的心理影响,所以,上旬主要品种的成交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进入中旬,焦碳等上游原燃料价格继续上涨,当宝钢大幅度上调产品出厂价格之后,市场心态出现了暂时的稳定,主要产品的成交量也有所恢复,成交价格出现了小幅回升。总体上看,由于季节性的影响,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短期内社会库存的压力依然较大,市场将会呈现相对低迷运行的态势,但从中长期看,国内钢市仍是一个谨慎乐观的市场。 二、中长期国内钢市是相对谨慎乐观的 1、有利因素 2010年,国家初步确定的GDP增长幅度仍然在8%以上,说明明年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国家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调,也确立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刺激经济计划的延续性,会继续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钢材产品的有效需求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所以,明年国内钢材的消费需求,会继续保持相对旺盛的态势。由于国家继续采取积极的银行货币政策,在资本市场方面会有良好的表现,钢材期货市场的繁荣,会对现货市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另外,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国际市场对于钢材产品的需求会逐渐增加,这样有利于钢材产品出口量的恢复,缓解国内市场的供求压力。在资源供给方面,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会大大加快,在钢材的供求关系上会得以一定程度的缓解。2010年,业内对于上游原燃材料成本价格的预期,对于钢材产品价格也能够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在此影响之下,钢厂必将大幅度上调产品的出厂价格,对于市场价格的支撑作用会逐步加强,市场价格的稳定运行是可以实现的。总体上看,明年国内钢市将会呈现谨慎乐观的态势。 2、不利因素 世界经济虽然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由于“迪拜危机”对于后期经济影响的深度还难以预测,加上对于“希腊危机”预期的各种猜测,都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诸多的不确定性,一旦世界经济波动出现反复,将会使国际市场对于钢材的消费需求减弱,当然中国市场也不例外,这样,钢材市场的供求矛盾会再次显现出来。由于今年四季度国内钢市价格持续上涨,大大刺激了钢铁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粗钢的日产已经达到了169万吨水平,具备了年产粗钢6.2亿吨的生产规模,钢材产品日产也达到了218万吨水平,年生产规模已经接近了8亿吨水平(含重复材),由于钢材生产也具有一定的惯性,所以,高产量将会制约明年钢材市场价格的波动。另外,由于季节性的影响,在未来的几个月时间内,钢材产品的社会库存将会呈现持续盘升的趋势,高库存无论对于市场成交,还是市场心理都将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市场价格的稳定。 总之,国内钢市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想未来市场保持相对稳定、良性的运行态势,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市场各个方面,以及钢铁生产企业都要共同努力,营造市场运行的有利环境,避免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所以,要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全力打击伪劣产品力度,优化、净化钢材市场环境;有计划、有步骤控制钢铁产能的释放,国家相关权威部门定期发布钢铁生产与需求信息,正确引导品种之间、区域之间的平衡,防止局部的过度竞争;对于钢铁行业进行税制改革,降低企业成本,保护主要的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协调扩大钢材出口,缓解国内供求压力;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对产品和市场进行重新定位。
|